中国学生耐力较差 让跑步成为迎接奥运的主旋律

OB电竞·(中国)app下载/ios/安卓/手机版(OB SPORTS)

1993年,一篇关于中日少年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罕见的中国教育大讨论。13年过去了,学生的体能差异情况如何呢?2006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组成中、日、韩三国大、中学生体能训练营,训练结果表明,中国学生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日学生。

体能危机、我不如人的悲剧再次上演。从1985年到2005年的全国数次调研报告显示学生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体力活动不足和体育锻炼不够是当前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据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大声疾呼:“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如果不加以遏制,将来,会出现一大批手捧高学历的身体废人。”

跑步是最经济、最便捷、最实效的锻炼方式。但如今,我国的大中小学生由于独生子女现象和生活条件优越已经日渐远离了跑步。大中学校的田径课几乎无人问津,中小学的跑步教材只留于书本;多数体育课跑步只在准备活动中出现,而且距离越来越短,甚至有的学生“谈跑色变”;一次普通的跑步练习,有众多的同学请假,有众多的同学不能坚持到底。它反映出学生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其实,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枯燥与痛苦只是跑步的一个侧面。多数人在没有感受到坚持带来的快乐之前就退却了。从苦与乐的辩证关系来看,跑步的真谛恰恰包含在看似枯燥和痛苦之中。反之,贪图安逸才真正隐含着痛苦。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当前,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迎奥运的各种跑步活动中,应突出“坚持”的主题,在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以苦为乐、苦中有乐的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跑步的快乐更在于坚持和历经磨难之后。而这种快乐才真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果仅从健康层面来理解跑步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从跑步中看到跑步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便知,仅仅从健康角度理解似乎是不够的。2000多年前,刻在古希腊埃多斯山崖上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你想变得健康吗?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跑步吧。”这使我们现代人无不为古希腊人对跑步的深刻认知而折服和感叹。此后,同样是在古希腊,又出现了抗击外来侵略、传送胜利喜讯的一个动人的故事——马拉松。可以肯定地说,跑步文化是全人类的财富。如今,跑步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的一个象征,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哪个体育项目能像跑步那样对人类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当我们一些学生回避跑步的时候,当我们一些教育者认为跑步对提高耐久力可有可无甚至可以随意替代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我们对跑步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当前迎奥运的跑步活动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在跑步方面,我们虽没有像古希腊那样具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我们可以用波澜壮阔的跑步洪流来书写跑步文化的新篇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主题相映生辉。但愿那个跑步中的“人”不仅仅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徽章,应该是我国对跑步文化的一个贡献,能真正展示我国亿万青少年的健康体魂和精神面貌。

Related Post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